中美木質林產品貿易戰打響 我國如何扭轉劣勢地位?
關鍵字:產品貿易戰 劣勢地位 來源:中華地板網 時間:2016/08/05
導語: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林產品進口國,而中國的林產品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林產品出口國。從2009年起,美國超過馬來西亞成為中國最大的林產品進口國。一直以來,中美兩國木質林產品貿易存在著極大的互補性和競爭性,而從目前來看,我國仍然處于劣勢地位。
中美木質林產品貿易現狀
根據UNcomtrade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的木質林產品貿易一直處于貿易順差的狀態,而且貿易順差從2002年起逐年增加,2006年達到50.08億美元,2007年開始下降,隨之出現小幅增長,2013年貿易順差超過了48億美元。從中美木質林產品貿易比重上看,在2002~2013年中國木質林產品貿易中,中美木質林產品貿易占中國木質林產品貿易平均23.50%。中國進口美國木質林產品占中國進口世界木質林產品的平均比重為16.65%,且進口比重在2009年出現大幅下降,之后小幅度增長,從2011年緩慢下降;中國出口美國木質林產品占中國出口世界林產品的平均比重為30.39%,且出口比重整體逐年減少,只有2012年出現了增長。
如何扭轉不利地位?
一、開拓海內外木材供給渠道
中國是木質林產品出口大國,面對逐漸增大的對原材料的需求,中國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規避木材進口貿易風險,可以在傳統木材進口市場之外,在南北美洲和非洲拓展木材進口來源地。要實現進口貿易區域多元化,需要中國政府加強與進口來源國的互惠貿易關系,比如加強戰略經濟對話、簽訂木材進口貿易協議等,以營造良好的貿易政策環境。同時,可以考慮在部分森林資源豐裕型國家,如俄羅斯、加蓬等,通過海外直接投資、購置產權和森林經營權等多種方式建立海外木材資源基地,將木材資源進口“內部化”,從而實現木材資源進口方式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如果繼續保持國際市場的份額,就需要加快國內林業產業的升級。通過加大力度發展人工林,提高國內木材的供給能力。
二、優化木制林產品出口結構
第一,中國與美國的林產品貿易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競爭性,中國在發展其他優勢的產品時可以先保持勞動密集型林產品的優勢,利用與美國貿易的互補性,使具有傳統比較優勢的產品滲入美國市場;利用自身的價格優勢滲透第三方市場。
第二,中國在一些木質林產品的垂直差異上超越了美國,但由于缺乏水平差異,因而在中美木質林產品貿易上仍處于不利的地位。因此要調整木質林產品市場的策略,通過增加技術含量和建立品牌意識來提高木質林產品的附加值,達到產品的水平差別化。
第三,為了使中國的木質林產品貿易能穩定、持續地發展,要優化木質林產品的出口結構,減少對資源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加快木質林產品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轉變,增加勞動密集型產品中的技術含量,增加木質林產品的附加值。
三、積極開拓更多海外市場
中國對美國的木質林產品市場依賴較大,使得中國的木質林產品市場易受美國市場的影響,出口風險加大,而且由于大量的木質林產品的出口而形成的出口壟斷效應導致我國在美國木質林產品市場上的定價失去了主動權。為應對此影響,中國應逐漸實現木質林產品市場多元化以降低該影響,積極開拓更多海外市場,發現新的需求市場,減少因對美國木質林產品市場的依賴性高造成的市場不穩定、降低貿易的風險。
發展才是硬道理,中美林業木制品的競爭劣勢需要林業人共同努力,才能讓中國的木質林產品貿易能穩定、持續地發展。